在臨床實務中,許多想改善體態的患者都會問:究竟是先進行抽脂手術,再減肥比較理想?還是先透過飲食+運動瘦下來,再進行抽脂好?以下從皮膚收縮性、膠原蛋白/彈力蛋白變化、術式適應等角度,整理重點給您參考。
為何「先抽脂後再減肥」在皮膚收縮效果上較佳
根據臨床觀察:
若先進行抽脂,再進行減重,因為脂肪已經被物理移除,皮下容積減少、組織結構改變後,皮膚比較有機會跟著「收縮」較為緊實。
相反地,若先瘦身後再抽脂,因為初期體重下降可能導致皮膚鬆弛,抽脂時反而面臨皮膚彈性已受損、收縮力不足的情況。
為什麼?關鍵在於膠原蛋白與彈力蛋白的變化:
真皮層中約九成為膠原蛋白,彈力蛋白僅約一成。當年齡增加、日曬、攝菸、體重快速變化均會加速膠原蛋白/彈力蛋白流失。若抽脂時採用具有熱能作用的方式(如「威塑」、「電漿」等)可刺激纖維母細胞產生較多深層膠原、彈力蛋白,有助皮膚緊實。
因此,對於皮膚彈性尚佳、希望術後皮膚緊實效果好的人來說,「先抽脂 → 再減肥」往往較為推薦。
若先進行飲食+運動減重,大幅降低體重但皮膚彈性不足,接著做抽脂手術,可能會因「皮膚已被拉扯/鬆弛」而影響最終收縮效果。
抽脂並非減重手術,而是雕塑體態的手段
然而,抽脂並非減重手術,而是雕塑體態的手段。若體重過高或大範圍脂肪堆積,期望一次抽脂解決大量體脂或取代減肥目的,可能效果或安全性皆不如預期。
若術前皮膚狀態已較差(如彈性低、鬆弛明顯),術後出現贅皮、凹凸不平的風險也相對提高。
因此,如果重度肥胖(BMI > 35)、皮膚彈性已變差、或期望透過抽脂「大幅」減重,那麼先透過飲食運動、改善生活習慣及藥物等方式減重 ,再考膚抽脂或拉皮可能更理智。
如何為自己做出合適的順序決定?
以下為建議您在諮詢階段可與醫師討論的指標:
1. 體重與脂肪分布:
是否已有明顯「局部頑固脂肪」(如大腿內側、手臂蝴蝶袖、腹側脂肪)?或是整體體重嚴重超標?
若為「局部頑固脂肪」、體重尚可控制,優先抽脂可能更快見效。
若為整體肥胖、體重變動大,建議先穩定減重再考慮抽脂。
2. 皮膚彈性/鬆弛程度:
年紀、膠原蛋白條件(例如:是否長期日曬、抽菸、體重曾劇烈變化)是否導致皮膚鬆弛?
若皮膚彈性佳,抽脂後收縮效果較好。
若鬆弛明顯,可能需要搭配皮膚緊縮或拉皮手術。
3. 生活習慣與減脂能力:
是否具備控制飲食、規律運動、維持體重穩定的能力?
抽脂並非減重的捷徑;術後仍需良好生活習慣維護才能維持成果。
4. 醫師技術與手術方式:
詢問醫師採用的抽脂方式(如傳統抽脂、超音波輔助、雷射/電漿加熱等)對於皮膚緊縮的幫助程度。熱能輔助型抽脂對皮膚收縮有加分效果。
總結建議
若您的體重已控制得宜、主要訴求為局部雕塑且皮膚彈性尚佳 → 先抽脂,再進行減重/體態維持,收縮效果比較優。
若您的體重仍較高、皮膚彈性已受損、且尚未建立穩定體態維持習慣 → 先以飲食+運動為主,減重穩定後再視情況抽脂,可避免皮膚鬆弛、術後效果不理想。
無論選擇哪個順序,手術前務必與醫師溝通:了解抽脂目的、預期效果、術後恢復流程與風險,搭配良好生活型態才是術後長期維持的關鍵。
先抽脂後再減肥案例
以下為一名30歲女性案例,由於前陣子壓力大飲食沒有節制而發胖,後來來到巴比侖診所尋求協助並表明會努力減肥但希望能先抽脂讓自己有動力。於是我們幫她安排了手臂環抽及副乳後腋下抽脂(採用威塑Vaser 2.2抽脂),抽了1400cc純脂肪。 抽脂後節制飲食及保持運動,體重下降10了公斤。以下是手術四個月後的成果:
![]() |
| 手臂抽脂後腋窩再現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